非洲锥虫病(非洲锥虫病)

别名:
非洲昏睡病,刚果锥虫病,睡眠病
传染性:
有传染性
治愈率:
75%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颅脑
典型症状:
鼻塞 口酸 组胺性面红 嗳气时有腐败鸡蛋的气味 神经性厌食
并发症:
小儿发烧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多发性硬化 肺心病
是否医保:
非医保
挂号科室:
神经内科 传染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简 介
非洲锥虫病(African trypanosomiasis)又名睡眠病(sleeping sickness),是由于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所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原虫病。临床表现以长期不规则发热,伴有中枢神经受损为主。如不早期治疗,则终至死亡。
是否属于医保
非医保
别 名
非洲昏睡病,刚果锥虫病,睡眠病
发病部位
颅脑
传染性
有传染性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相关症状
鼻塞 口酸 组胺性面红 嗳气时有腐败鸡蛋的气味 神经性厌食
并发疾病
小儿发烧 胆管结石与胆管炎 多发性硬化 肺心病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传染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5000元)
治愈率
75%
治疗周期
1-3个月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
寄生虫血液检查,脑脊液的显微镜检查,脑脊液蛋白,血清α2-巨球蛋白
常用药品
泼尼松,脑蛋白水解物片
最佳就诊时间
就诊时长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
1-3个月

相关推荐

非洲锥虫病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