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症)

别名:
脊髓性肌肉萎缩,脊髓性肌萎缩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40-60%
多发人群:
婴儿及儿童多见
发病部位:
脊髓
典型症状:
多梦 核黄疸 嗅觉过敏 颜面受累时褶皱加深形成“狮面” 眼压升高
并发症:
肺栓塞 肺炎衣原体感染 紧张性头痛
是否医保:
医保
挂号科室:
神经内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简 介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系指一类由于以脊髓前角细胞为主的变性导致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疾病。首先由Werdnig(1891)和Hoffmann(1893)报道,故又称Werdnig-Hoffmann病。根据起病年龄和病变程度可将本病分为4型:Ⅰ~Ⅲ型称为儿童型SMA,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群体发病率为1/6000~1/10000,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致死性遗传病。20~30岁以上起病的SMA,归为第Ⅳ型,可呈常染色体隐性、显性和X连锁隐性等不同遗传方式,其群体发病率约为0.32/10000。由于存在各种临床和遗传学方面的特点,故目前普遍认为本病应从运动神经元疾病中分出,成为一组独立疾病。
是否属于医保
医保
别 名
脊髓性肌肉萎缩,脊髓性肌萎缩
发病部位
脊髓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婴儿及儿童多见
相关症状
多梦 核黄疸 嗅觉过敏 颜面受累时褶皱加深形成“狮面” 眼压升高
并发疾病
肺栓塞 肺炎衣原体感染 紧张性头痛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治愈率
40-60%
治疗周期
8-12周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
CT检查,肌电图,肌肉活检,脊柱MRI,趾长伸肌肌力试验
常用药品
颈通颗粒,肌氨肽苷注射液,盐酸乙哌立松片
最佳就诊时间
就诊时长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
8-12周

相关推荐

脊髓性肌萎缩症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