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蚀状皮肤萎缩(虫蚀状皮肤萎缩)

别名:
虫蚀状皮肤萎缩,蜂窝状萎缩,红斑性皮肤萎缩,网状红斑性毛囊炎,中面部对称性网状皮肤萎缩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20%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发病部位:
皮肤
典型症状:
神经性耳鸣 颈项强直 下鼻甲或中鼻甲肥大 面部闪电疼痛 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 舌苔黄 视物模糊
并发症:
肺结核 嵌杯样病毒胃肠炎
是否医保:
非医保
挂号科室:
皮肤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简 介
网状红斑萎缩性毛囊炎(folliculitis ulerythematosa reticulata)又称虫蚀状皮肤萎缩(atrophoderma vermicular)或红斑性皮肤萎缩(atrophodermaia ulerythematosa)或蜂窝状萎缩(honeycomb atrophy)或中面部对称性网状皮肤萎缩(atrophoderma reticulata synmetrica faciei),好发于面颊,原因不肯定,可能系先天性毛囊营养不良,可有家族史。
是否属于医保
非医保
别 名
虫蚀状皮肤萎缩,蜂窝状萎缩,红斑性皮肤萎缩,网状红斑性毛囊炎,中面部对称性网状皮肤萎缩
发病部位
皮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所有人群
相关症状
神经性耳鸣 颈项强直 下鼻甲或中鼻甲肥大 面部闪电疼痛 耳顶线以下至发际处痛觉过敏或减退 舌苔黄 视物模糊
并发疾病
肺结核 嵌杯样病毒胃肠炎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治愈率
20%
治疗周期
2--6周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
免疫病理检查,皮肤涂片显微镜检查,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常用药品
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复方片仔癀软膏
最佳就诊时间
就诊时长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
2--6周

相关推荐

虫蚀状皮肤萎缩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