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

别名:
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特发性梗阻性心肌病,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40%
多发人群:
症状大多开始于30岁以前
发病部位:
心脏
典型症状:
镜面舌 面部皮肤有结节状增生 咽颊部烧伤 扁桃体上有灰色膜
并发症:
肺结核 皮肌炎
是否医保:
非医保
挂号科室:
心血管内科 胸外科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简 介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曾被称为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Davies于1952年报道一家9位兄弟姐妹中5人得此病,其中3例发生猝死。1958年Teare描述心室间隔高度肥厚,其厚度远远超过左心室游离壁。且心肌细胞粗而短,排列杂乱,细胞间侧向连接丰富称为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1960年后被认为是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在各类心肌病中约占20%,因而称为特发性梗阻性心肌病、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本病约30%的病例有家族史,可能具有遗传因素。发病时间可从婴幼儿到60多岁,但最常见的是在10~30岁之间,提示可能是先天性畸形,亦可能为后天获得。1960年起Goodwin,Kelly,Morrow,Brockenbrough,Braunwald,Wigle等先后对本病开展外科手术治疗。
是否属于医保
非医保
别 名
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特发性梗阻性心肌病,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发病部位
心脏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症状大多开始于30岁以前
相关症状
镜面舌 面部皮肤有结节状增生 咽颊部烧伤 扁桃体上有灰色膜
并发疾病
肺结核 皮肌炎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胸外科
治疗费用
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治愈率
40%
治疗周期
1-2个月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相关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心血管造影,胸部平片,选择性心血管造影
常用药品
酒石酸美托洛尔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最佳就诊时间
就诊时长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
1-2个月

相关推荐

主动脉瓣下肌性梗阻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