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别名:
单纯性血管瘤,先天血管瘤,草莓样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痣,毛细血管瘤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75%
多发人群:
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30~40岁...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
典型症状:
面下部头痛 脸色发黑 耳前庭功能受损 流涎粘稠 猝倒 舌头上有长时间不愈溃疡 呼吸困难
并发症:
甲醇中毒 肠风 肺大疱 幽门螺杆菌感染
是否医保:
医保
挂号科室:
血管外科 皮肤科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简 介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畸形,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良性血管畸形,好发于30~4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它由众多薄壁血管组成的海绵状异常血管团,可能会发生出血、梗死或癫痫等状况。虽然它被称为海绵状血管瘤,但它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0.5%~0.7%,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8%~15%。如果患有海绵状血管瘤,应该尽早就医,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随访。
是否属于医保
医保
别 名
单纯性血管瘤,先天血管瘤,草莓样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痣,毛细血管瘤
发病部位
血液血管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30~40岁...
相关症状
面下部头痛 脸色发黑 耳前庭功能受损 流涎粘稠 猝倒 舌头上有长时间不愈溃疡 呼吸困难
并发疾病
甲醇中毒 肠风 肺大疱 幽门螺杆菌感染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皮肤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4000
治愈率
75%
治疗周期
3-6周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
免疫病理检查,皮损,细胞组织化学染色,肿瘤标志物
常用药品
注射用盐酸平阳霉素
最佳就诊时间
无特殊,尽快就诊
就诊时长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
3-6周

相关推荐

海绵状血管瘤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