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

别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治愈率:
60%
多发人群:
中老年女性
发病部位:
典型症状:
面颊及上胸部充血 小脑性共济失调 眼睛发红 宝宝脸上长红疙瘩
并发症:
直立性低血压 肺炎
是否医保:
非医保
挂号科室:
骨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简 介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OP)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多易于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出现合并症,乃至死亡等问题,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增加国家及家庭财力与人力负担。与绝经相关的骨质疏松症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保健课题。1993年WHO对骨质疏松症定义为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伴随骨的微结构改变,导致骨脆性增加,因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疾病。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共识会议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受损为特征的骨骼疾病,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骨强度集中反映骨密度与骨质量。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点是骨矿含量和骨基质成分等比例地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变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时骨小梁断裂。
是否属于医保
非医保
别 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发病部位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多发人群
中老年女性
相关症状
面颊及上胸部充血 小脑性共济失调 眼睛发红 宝宝脸上长红疙瘩
并发疾病
直立性低血压 肺炎
就诊科室
骨科
治疗费用
市三甲医院约(1000 —— 5000元)
治愈率
60%
治疗周期
2-4周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相关检查
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雌激素
常用药品
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羟乙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
最佳就诊时间
就诊时长
复诊频率/治疗周期
2-4周

相关推荐

绝经后骨质疏松相关医院

更多>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