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好如何补肾 调理脾胃养护肾脏的中医智慧

0浏览

我看说我胃不好,肾脏不好,腰疼,要养,请问应该怎么养?

临床上常有患者问我:“大夫,我胃口差,吃点东西就胀,还老觉得腰酸腿软,夜里起夜多,是不是肾也出问题了?”在中医看来,脾和肾是后天与先天的关系。胃属六腑,主受纳腐熟水谷,而脾主运化,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气血。肾则是先天之本,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当胃不好,消化吸收差,气血生化不足,久而久之就会伤及肾精。这就是为什么长期脾胃虚弱的人,容易出现腰膝酸软、精神不振、耳鸣脱发等肾虚表现。所以调理上不能只盯着一个脏器,而是要“先安未受邪之地”,通过健脾来间接补肾。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生冷油腻,保持情绪舒畅,因为肝气郁结也会影响脾胃功能。适当艾灸中脘、足三里、命门、肾俞等穴位,有助于温阳健脾、补肾益气。晚上不宜过劳或熬夜,因“卧则血归于肝,夜则阳气入阴”,良好的作息本身就是对脾肾最好的滋养。

健脾补肾的食物有哪些

中医讲“药食同源”,很多日常食材既能健脾又能补肾。比如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既能补脾养胃,又能益肾填精,适合胃弱又肾虚的人常年食用。莲子也是常见食材,能健脾止泻、养心安神,对脾虚久泻、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有帮助。芡实被称为“水中人参”,健脾祛湿、固肾涩精,常与山药搭配煮粥,尤其适合脾肾两虚、大便稀溏者。黑豆色黑入肾,又能健脾利湿,可煮豆浆或炖汤食用。红枣虽偏补脾气,但配伍得当也能辅助补肾,比如与枸杞、龙眼肉同煮,既养血又助肾气。这类食物温和不燥,适合长期调养,不像药物那样偏性大,更符合“缓补”原则。

补肾养胃的食物有哪些

胃不好如何补肾 调理脾胃养护肾脏的中医智慧-1

有些食物既能护胃又能补肾,是脾肾双补的理想选择。首推小米,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熬成小米粥后易于消化,保护胃黏膜,同时有补虚损、益丹田的作用,民间称“小米养人”。黑芝麻炒香研粉,拌入蜂蜜或加入粥中,润肠通便、乌发养发,对肾精不足导致的早白、眩晕有效,且不伤胃气。核桃仁温补肾阳、润肠益脑,虽然油脂较多,但适量食用不会碍胃,反能增强体力。生姜更是厨房里的良药,温中散寒,保护脾胃阳气,同时促进血液循环,间接助肾阳运行。平时可用生姜3片、红枣5枚、粳米适量煮粥,早晚温服,既暖胃又扶阳。羊肉性温而不燥,冬季炖煮时加入当归、黄芪、山药,可做成“当归生姜羊肉汤”,是经典的脾肾双补食疗方,适合畏寒肢冷、食欲不振、腰膝无力者食用。

专家推荐

  • 李和平

    李和平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压脑出血及重症颅脑创伤的救治,脑垂体瘤及颅底肿瘤的诊治,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等。

    简介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在30年的临床工作中,抢救了数以千计的危重患者,特别是对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并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完成科研成果5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5项。

  • 李志锋

    李志锋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银屑病,白癜风及皮肤肿瘤临床病理诊断,治疗。

    简介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 李少英

    李少英副主任医师

    擅长:不孕症,妇科肿瘤,月经矢调,内分泌矢调及妇科,产科疑难杂症等

    简介李少英,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于1977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在不孕症,妇科肿瘤,月经矢调,内分泌矢调及妇科,产科疑难杂症等方面的诊治有独特的创意,对本科大,中,小手术及癌症根治术技艺高超,精湛,在教学方面:能完成本科,专科教学工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三等奖一次撰写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四部。

  • 陈新爱

    陈新爱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焦虑精精神科疾病,及各种肿瘤的内科治疗。

    简介陈新爱,女,主任中医师 1988年毕业于河北省中医学院,河北省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参加工作22年,先后出版学术论著二部,发表国家级科研论文七篇,完成市级科研项目及取得科技成果证书二项,并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 赵文静

    赵文静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疾病,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病变,癫痫,头痛,帕金森氏病,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简介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师从新乡医学院卢红教授。 曾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获河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SCI文章3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