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是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尤其是在2至8岁之间,但也可能影响成年人。猩红热的症状通常分为几个阶段,包括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具体症状如下:
1、潜伏期:通常为1至7天,平均2至3天,此期间细菌在人体内繁殖,患者无明显症状。
2、前驱期:
发热:突然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C或更高,伴有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酸痛。
咽峡炎:咽喉痛、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有时伴有白色或黄色分泌物。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头痛、食欲减退。
3、出疹期:
皮疹:发热1至2天后出现,通常从耳后、颈部和上胸部开始,迅速扩散至全身。皮疹特点是弥漫性、均匀分布的红色小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瘙痒感。皮疹在皮肤褶皱处(如肘部、腋下)可能更密集,形成所谓的“线状疹”。
特殊体征:口周苍白圈(面部红疹但口周无疹,显得相对苍白)、草莓舌(初期舌乳头肿胀、红润,后期舌面覆盖红色小点,形似草莓)、杨梅舌(晚期舌乳头肿胀退去,舌面光滑,颜色深红)。
4、恢复期:
皮疹消退:皮疹一般在1周左右开始消退,消退后皮肤可能出现细小脱屑,类似糠麸状。
其他:部分患者在病程中或病后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关节炎、心肌炎、肾炎等。
猩红热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以消除链球菌感染,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如果怀疑或确诊为猩红热,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