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宝宝的温馨生活中,偶尔会遇到一些小问题,鹅口疮便是其中之一,让不少新手父母措手不及。我作为一位经历过宝宝鹅口疮挑战的妈妈,想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分享从发现、治疗到预防的全过程,希望能为同样遭遇此困扰的家庭带去一份安心和实用的建议。
记得宝宝两个多月的时候,我发现他口腔内出现了小白点,起初以为是奶粉残留,未加重视。但第二天,这些小白点开始扩散,哺乳时宝宝异常烦躁,甚至拒食,这才让我警觉起来。上网查询并咨询了儿科医生后,我们确认了这就是婴儿常见的口腔疾病——鹅口疮。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 。 由白念珠菌感染所导致,多见于新生儿(出生断脐到生后 28 天内)和婴幼儿(出生后 28 天至第 3 年) 。 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的白色膜状物。 轻微感染时无明显不适,严重时患儿会出现不愿意吃东西、哭闹不安、吞东西困难等不适反应。
确诊后,我们立即调整了护理方式。每次喂食前后,都会用温开水浸湿的纱布轻轻擦拭宝宝的口腔,保持口腔卫生。同时,我更加密切观察宝宝的症状变化,记录下来,以便向医生反馈。
医生推荐使用专门针对鹅口疮的药膏,通常是含有制霉菌素的局部用药,每天涂抹在患处几次。治疗初期,宝宝因为疼痛对涂药有所抗拒,我们便选择在他睡着时小心涂抹,确保药效的同时尽量减少他的不适。此外,医生还提醒我们,避免使用含糖的药物或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考虑到宝宝的饮食,我们改用了防胀气奶瓶,减缓了喂食速度,避免吸吮过程中对口腔造成更多刺激。同时,我自己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宝宝过敏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海鲜,以防通过母乳传递给宝宝。
经过一周的精心护理和治疗,宝宝的鹅口疮明显好转。为了预防复发,我们养成了定期检查宝宝口腔的习惯,保持他的用品清洁消毒,特别是奶瓶和安抚奶嘴。另外,还注重增强宝宝的免疫力,通过合理膳食和适量的户外活动,让宝宝的身体更加强健。
这段经历教会了我,面对宝宝的健康问题,细心观察、及时治疗和科学预防同样重要。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治疗方法可能有所差异,因此遇到问题时,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是关键。希望我的分享能为同样面对鹅口疮挑战的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让我们携手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护航。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经验想要分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让我们共同交流,为宝宝的健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