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补肾小心不举正确补肾方法收好
不少人总觉得腰酸腿软、精神不振就是“肾虚”,一拍脑袋就去买补肾药,结果越补越糟。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殖与生长发育,但肾虚分阴阳,不分青红皂白地乱补,尤其是只盯着壮阳类药物,反而可能导致肾气受损。有些人吃了补肾药后出现勃起困难、性欲下降,这其实是身体在“抗议”。过度温补会耗伤阴液,造成阴阳失衡,反而影响肾的功能。正确的补肾应先辨体质,是肾阳虚怕冷乏力,还是肾阴虚潮热盗汗,对症调理才是关键。
男人千万不能乱补肾
很多男性一听到“补肾”就联想到增强性功能,市面上各种保健品、中成药打着“强精固本”的旗号大行其道。但中医讲究“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健康人无端进补,等于给身体“火上浇油”。尤其年轻男性,多数并无真正肾虚,若长期服用鹿茸、淫羊藿、巴戟天等温阳药材,极易引发内热、口疮、失眠、血压升高。更严重者,可能扰乱内分泌系统,影响睾丸功能。补肾不是万能钥匙,盲目进补不如好好作息、节制欲望、调畅情志。
补肾中药上火
许多补肾中药属于温热性质,如肉桂、附子、锁阳、菟丝子等,适用于肾阳不足、四肢发冷、夜尿频多的人群。但如果本身是阴虚火旺体质,或平时爱吃辛辣、熬夜上火,再服这类药,就会出现明显“上火”反应:咽喉肿痛、牙龈出血、面部痤疮、小便黄赤、便秘难解。这就是典型的“虚不受补”。中医称之为“助火伤阴”,意思是补错了方向,不但没补进去,反而激化了体内热象。用药前必须由专业医师辨证施治。
正常人吃补肾的药对自身有无副作用?
健康人服用补肾药不仅没有必要,还可能带来反作用。人体自有调节机制,强行干预只会打破平衡。比如长期服用含激素成分的补肾产品,可能抑制自身激素分泌;而纯中药制剂虽标榜“天然”,但药性偏温燥者仍可导致肝火上升、脾胃失调。有些人吃完感觉“精力旺盛”,实则是短暂兴奋中枢神经,过后更加疲惫。久而久之,可能出现心悸、失眠、焦虑等症状。补药不是营养品,没有“多吃无害”的说法,用之不当,便是毒。
吃补肾阳虚的药上火了怎么办?6个方法,快速降火
若已因误服补肾阳药导致上火,应及时调整,避免症状加重。第一,立即停用温补类药物;第二,多喝温水,促进代谢;第三,饮食清淡,忌辛辣油腻,可食绿豆汤、莲子心茶、梨汁等清热生津之品;第四,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耗阴;第五,适当运动出汗,帮助排热,但不宜剧烈;第六,可选用滋阴降火的中药,如知柏地黄丸(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若症状持续不退,如高热、口腔溃烂严重,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加大清热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