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壮阳丸子的民间做法与食疗搭配全解析

0浏览

听说韭菜籽蜜丸可以补肾壮阳,真滴不123

在民间,韭菜籽蜜丸被不少人当作“天然伟哥”来使用。中医认为,韭菜籽性温味辛,归肾、肝经,具有温补肝肾、助阳固精的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载:“韭菜籽治小便频数、遗尿、白浊带下。”现代研究也发现其含有皂苷、挥发油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提升性功能。制作方法简单:将炒熟的韭菜籽研磨成粉,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搓成小丸,每日服用6-9克。但需注意,阴虚火旺或有湿热体质者不宜长期服用,以免上火或加重内热。

羊肉丸子怎么做?

羊肉自古就是补肾壮阳的佳品,尤其适合冬季进补。羊肉性温,味甘,入脾、肾经,能温中暖下、益气补虚。将羊肉剁成泥,加入姜末、葱花、少量花椒水去腥提香,再调入盐、料酒和蛋清搅打上劲,用手挤成丸子放入温水中煮熟即可。也可加入山药泥增强健脾补肾之效。这道食疗方不仅适合男性调理肾阳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乏力,对女性宫寒也有辅助改善作用。每周食用2-3次为宜,避免连续大量食用引发燥热。

仙灵脾怎样吃更壮阳 仙灵脾壮阳的吃法

补肾壮阳丸子的民间做法与食疗搭配全解析-1

仙灵脾又名淫羊藿,是中医常用的补肾壮阳药材。其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苷,已被证实可调节性激素水平。日常可用5克仙灵脾泡水代茶饮,或与枸杞、巴戟天配伍煎服。若想做成丸剂,可将其烘干研粉,配合炼蜜制成蜜丸,每次服6克,早晚空腹温水送下。也可用仙灵脾浸泡白酒,制成药酒饮用,但高血压及肝病患者慎用。坚持服用一个月可见精力提升、畏寒减轻等改善。

黑芝麻丸可以补肝益肾,使头发乌黑靓丽,自己制作要分几个步骤?_百度知 ...

补肾壮阳丸子的民间做法与食疗搭配全解析-2

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中医视其为滋补肝肾、乌发养颜的上品。自制黑芝麻丸步骤如下:先将黑芝麻洗净晾干,用小火炒至微香(切勿焦糊),冷却后研磨成细粉;然后加入等量蜂蜜加热熬制,拌匀后搓成黄豆大小的丸子。每日早晚各服10粒。此方适合肝肾亏虚所致的早白发、脱发、头晕耳鸣者。长期服用可润肠通便,但腹泻人群应减量。

桑螵蛸补肾秘方 螵蛸壮阳补肾服用方法

补肾壮阳丸子的民间做法与食疗搭配全解析-3

桑螵蛸是螳螂的卵鞘,虽外形奇特,却是中医经典补肾固精药材。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上品,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尿频遗尿等症状。使用时可取桑螵蛸焙干研末,每次3克,配伍龙骨、芡实等同用,或装入胶囊随餐服用。也可与鸡肉炖汤,增强补益效果。因其收敛性强,外感发热或湿热下注者忌用。建议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确保安全有效。

专家推荐

  • 李和平

    李和平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压脑出血及重症颅脑创伤的救治,脑垂体瘤及颅底肿瘤的诊治,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等。

    简介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在30年的临床工作中,抢救了数以千计的危重患者,特别是对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并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完成科研成果5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5项。

  • 李志锋

    李志锋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银屑病,白癜风及皮肤肿瘤临床病理诊断,治疗。

    简介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 李少英

    李少英副主任医师

    擅长:不孕症,妇科肿瘤,月经矢调,内分泌矢调及妇科,产科疑难杂症等

    简介李少英,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于1977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在不孕症,妇科肿瘤,月经矢调,内分泌矢调及妇科,产科疑难杂症等方面的诊治有独特的创意,对本科大,中,小手术及癌症根治术技艺高超,精湛,在教学方面:能完成本科,专科教学工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三等奖一次撰写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四部。

  • 陈新爱

    陈新爱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焦虑精精神科疾病,及各种肿瘤的内科治疗。

    简介陈新爱,女,主任中医师 1988年毕业于河北省中医学院,河北省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参加工作22年,先后出版学术论著二部,发表国家级科研论文七篇,完成市级科研项目及取得科技成果证书二项,并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 赵文静

    赵文静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疾病,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病变,癫痫,头痛,帕金森氏病,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简介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师从新乡医学院卢红教授。 曾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获河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SCI文章3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