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贝的功效

0浏览

中药象贝,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贝,它是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干燥鳞茎。象贝这个名字源于其外形,像大象的牙齿一样,个大而坚实。在中医里,象贝主要产于浙江一带,所以也有“浙贝”之称。象贝的药用历史悠久,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它的采集一般在夏季,挖出鳞茎后洗净,去掉须根和外皮,然后晒干或烘干。象贝的味道偏苦,性寒,归肺、心经,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瘰疬痰核等症状。

漂粉精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漂粉精,又称漂白粉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它的作用广泛,主要用于饮用水、游泳池、环境消毒等。漂粉精具有很强的氧化性,能够有效杀灭细菌、病毒和真菌。使用时,一般将漂粉精溶解在水中,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于饮用水消毒时,每升水加入0.5-1克漂粉精,搅拌均匀后静置30分钟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漂粉精不宜与酸类物质混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并且使用时要注意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浙贝母的功效与作用,浙贝母的食用禁忌有哪些?

浙贝母,作为象贝的一种,具有清热化痰、散结消肿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疗痰热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痰核等症状。浙贝母性寒,能够清肺热、化痰涎,对于因肺热引起的咳嗽、痰多效果显著。它还有散结消肿的作用,对于乳腺炎、淋巴结肿大等也有一定的疗效。不过,浙贝母的食用也有禁忌。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因为其性寒,容易伤及脾胃。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免影响胎儿和婴儿健康。过敏体质者也要慎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

贝母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

贝母,广义上包括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等多种类型,它们都属于百合科植物。贝母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的功效。川贝母偏于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咳嗽、痰少咽干等症状;浙贝母则偏于清热化痰、散结消肿,适用于痰热咳嗽、瘰疬痰核等。贝母的药用部分主要是其干燥鳞茎,使用时可以煎汤内服,也可以研末外用。贝母不仅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还常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不过,使用贝母时要注意辨证施治,避免滥用。

大贝的功效-1

大贝与川贝功效一样吗

大贝和川贝虽然都属于贝母类中药,但它们的功效并不完全相同。大贝,也就是浙贝母,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化痰、散结消肿,适用于痰热咳嗽、瘰疬痰核等症状。而川贝母性凉,偏于润肺止咳,适用于阴虚咳嗽、痰少咽干等症。大贝偏重于清热散结,川贝则偏重于润肺止咳。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合适的贝母种类非常重要。对于痰多黄稠的热咳,大贝更为合适;而对于干咳少痰的阴虚咳嗽,川贝则更为适宜。使用时需根据具体病情和体质来选择。

相关推荐

专家推荐

  • 李和平

    李和平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压脑出血及重症颅脑创伤的救治,脑垂体瘤及颅底肿瘤的诊治,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减压手术等。

    简介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在30年的临床工作中,抢救了数以千计的危重患者,特别是对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并发表专业论文近30篇,完成科研成果5项,获得市科技进步奖5项。

  • 李志锋

    李志锋副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银屑病,白癜风及皮肤肿瘤临床病理诊断,治疗。

    简介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 李少英

    李少英副主任医师

    擅长:不孕症,妇科肿瘤,月经矢调,内分泌矢调及妇科,产科疑难杂症等

    简介李少英,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于1977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在不孕症,妇科肿瘤,月经矢调,内分泌矢调及妇科,产科疑难杂症等方面的诊治有独特的创意,对本科大,中,小手术及癌症根治术技艺高超,精湛,在教学方面:能完成本科,专科教学工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三等奖一次撰写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四部。

  • 陈新爱

    陈新爱主任医师

    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肝胆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抑郁,焦虑精精神科疾病,及各种肿瘤的内科治疗。

    简介陈新爱,女,主任中医师 1988年毕业于河北省中医学院,河北省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参加工作22年,先后出版学术论著二部,发表国家级科研论文七篇,完成市级科研项目及取得科技成果证书二项,并获得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 赵文静

    赵文静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脑血管病,周围神经疾病,脱髓鞘疾病,运动障碍病变,癫痫,头痛,帕金森氏病,睡眠障碍等疾病的诊治。

    简介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师从新乡医学院卢红教授。 曾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进修。获河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发表SCI文章3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