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记】张景岳 药方
明代名医张景岳,原名张介宾,字会卿,号景岳,是中医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阳非有余,阴本不足”,强调人体肾精的重要性,尤其在年老体衰、久病不愈时更应注重补益肾精。张景岳所创制的药方多以温补为主,讲求阴阳调和,尤重脾肾双补。他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若肾精亏虚,则百病丛生。其用药不拘泥于古法,常根据患者体质灵活化裁,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景岳体系”。他的代表作景岳全书系统总结了临床经验与理论思考,其中关于补肾填精的论述尤为详尽,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
张景岳活用古方

张景岳并非一味创新,而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基础上加以发挥。他对古方的运用讲究“因人制宜、因证施治”。在使用六味地黄丸时,他认为此方偏于滋阴,对于阳气虚弱者并不完全适用,因此在此基础上创制出右归丸,加入鹿角胶、附子、肉桂等温阳之品,使全方由单纯的滋阴化为阴阳并补,更符合肾阳不足者的需要。这种“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正是张景岳医学思想的核心所在。他在临证中善于观察病情变化,将古方加减化裁,使其更加贴合实际病症,体现出深厚的辨证论治功底。
张景岳的金水六君煎解读
金水六君煎是张景岳针对肺肾两虚、痰湿内盛而设的一张良方。该方由熟地、当归、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主要功效为补肾益肺、化痰止咳。张景岳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若肾精不足,则摄纳无权,易致咳喘日久。此时单纯祛痰无效,必须兼顾根本——补肾填精。方中重用熟地滋补肾阴,当归养血润燥,配合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以化痰湿,既不碍补,又能除标。此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后期属肺肾两虚夹痰者,临床上常用于老年咳喘、动则气促之人,疗效显著。
张景岳与右归丸
右归丸是张景岳最著名的补肾阳代表方之一,出自景岳全书。全方由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鹿角胶、杜仲、肉桂、当归、附子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之效。张景岳认为,许多虚劳疾病根源在于命门火衰,即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右归丸正是为此而设,通过大量温润之品缓缓补火,避免辛燥伤阴。其中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能直接填补精血;附子、肉桂温肾助阳;熟地、枸杞滋肾填精,共奏“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功。现代常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腰膝酸冷、夜尿频多等属肾阳虚者。
阳虚型Y萎?明代医家张景岳专用赞育丹
对于阳虚型阳痿,张景岳提出“治痿必先补肾”的观点,并创制赞育丹专治此类病症。赞育丹以温补命门为主,药物包括熟地、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蛇床子、韭菜子、五味子等,旨在温肾壮阳、益精起痿。他指出,此类患者多伴有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皆为阳气衰微之象。赞育丹不同于猛攻之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