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药补肾有哪些禁忌
补肾是中医调理体质的重要方式,但并非人人适合。有些人一吃补肾药就感觉肾区发胀、隐痛,这往往是因为忽略了禁忌症。比如本身有湿热下注、尿黄尿痛、舌苔黄腻的人,若误服温补类补肾药,如鹿茸、肉桂、附子等,会助火生热,加重肾脏负担,引发不适。感冒发热期间不宜进补,否则容易“闭门留寇”,使外邪滞留体内。高血压患者、阴虚火旺者也应慎用壮阳类补肾药。盲目进补不如不补,辨清体质才是关键。
补肾吃什么中药好?
补肾中药需根据体质选择。肾阳虚者怕冷、四肢凉、夜尿多,适合用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菟丝子等温补肾阳;肾阴虚者常口干、潮热、盗汗、失眠,宜用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阴不足,金匮肾气丸则用于肾阳虚弱。食补方面,黑芝麻、黑豆、核桃、山药也有助于养肾固精。但无论药补还是食补,都应循序渐进,避免过量。
吃了点补肾壮阳的药现在腰酸腿酸是咋回事儿?
很多人吃了补肾壮阳药后反而腰酸腿软,其实这并不一定是药不对症,而是身体在调整。部分温燥药物如锁阳、仙茅,性偏辛热,过量服用易耗伤阴液,导致筋脉失养,出现酸困感。若本身肾虚日久,经络不通,突然进补,“虚不受补”,气血运行不畅,也会引发酸胀。此时应暂停用药,适当活动腰部,热敷缓解,必要时请中医师调整方剂。
补肾中药有哪些
常见的补肾中药分为补肾阳、补肾阴、益肾精三类。补肾阳药包括鹿茸、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杜仲;补肾阴药有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龟板、山萸肉;益肾精的如紫河车、菟丝子、桑葚、核桃仁。中成药如左归丸、右归丸、七宝美髯丹、五子衍宗丸等,均针对不同肾虚类型设计。使用前务必明确证型,不可自行长期服用。
吃补肾中药后为什么腰膝酸软,浑身无力
服用补肾中药后出现腰膝酸软、乏力倦怠,常见于两种情况:一是药不对证,如阴虚火旺者误服温阳药,导致虚火上炎、津液受损;二是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造成药力壅滞,脾胃运化失常,反致气血生成不足。部分人本身脾肾两虚,补肾未兼顾健脾,吸收不良,药效难以发挥,也会感到疲乏无力。此时应停药观察,调整治法,以平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