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误区有哪些
一到秋天,很多人就开始忙着“补肾”,觉得冬天快到了,得提前把身体“捂暖”。但不少人其实根本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肾虚,就盲目吃鹿茸、喝药酒、炖海马。中医讲的“肾”不只是解剖学上的肾脏,而是主管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的综合功能系统。很多人一出现腰酸、乏力、怕冷,就觉得自己是“肾阳虚”,急着进补,结果越补越上火,甚至出现口干舌燥、失眠多梦、血压升高。其实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劳累过度、情绪紧张或脾虚引起的,并不一定非得从肾论治。更有人把补肾当成壮阳,误以为补肾就是提升性能力,这种观念不仅片面,还容易导致滥用温燥药物,损伤阴液。
补肾有哪些误区
秋季气候干燥,本就容易伤阴,此时若一味服用温补、燥热的药材,如附子、肉桂、鹿茸等,极易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有些人听说黑豆、核桃、枸杞能补肾,就天天大量食用,结果引发腹胀、腹泻或痰湿内生。要知道,这些食物虽有补益作用,但需辨证使用。比如肾阴虚的人适合用枸杞滋阴,而肾阳虚才需配伍温阳食材。还有人迷信“以形补形”,认为吃动物肾脏就能补肾,殊不知现代养殖动物的肾脏可能含有激素、胆固醇偏高,吃多了反而增加代谢负担。补肾不是填鸭式进补,而是根据体质调养,讲究因人、因时、因地三因制宜。
男性补肾必须要知道的2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把“肾虚”和“性功能下降”画等号。不少男性稍有疲倦或房事不如年轻时持久,就自我诊断为“肾亏”,立刻求助于各种补肾保健品。其实现代人常见的精力不足,更多与熬夜、久坐、精神压力大有关,未必是真正的肾虚。第二个误区是只补不调。很多人只想着吃什么能“强肾”,却忽视作息不规律、抽烟喝酒、房事过度等伤肾行为。中医强调“精藏于肾”,过度消耗就是最大的伤肾根源。真正的补肾,是节制欲望、规律生活、适度运动,再配合饮食调理。特别是秋季,应以滋阴润燥为主,可选用桑葚、百合、银耳、山药等平和之品,既养肾又不助火。
补肾不是万能钥匙,更不是人人必备的养生标配。认清体质,分清虚实寒热,才能在秋季科学养护肾脏,为冬季打下健康基础。盲目进补,不如好好睡觉、按时吃饭、保持心情舒畅,这才是最朴素也最有效的“补肾良方”。